击球动作可以提高还原速度,是保证后续衔接的重要方法女选手的相持能力都比较强,但是要在相持阶段占据上风,首先要在前三板环节下功夫。如果前三板的进攻质量比较高,就可以减小后续衔接的压力。我的技术特点就是相持环节的速度快,落点变化多,为了能够突出技术优势,我的技术动作通常都比较小,这样可以加快还原速度。
无论在前三板还是相持阶段,我都会减少多余的技术动作,通过前臂和手腕等部位的调节、发力,我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击球质量。在正手进攻时,我击球后的球拍位置通常位于身体中间附近,而且手臂会瞬间制动。
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更好地释放爆发力,确保身体重心稳定,提高还原的速度。说到重心,我觉得在击球过程中必须避免重心过度偏移,如果我们急于发力或使用了过大的动作击球,身体晃动的幅度就会增大,这样就会出现过多不稳定的因素。我在拉球时-更多地利用了身体从下向上的力量,击球后的身体保持直立的状太.这就不会使重心左右摇摆,因此稳定性比较高。对速度型的选手来说,击球的动作幅度以及对重心的把握都是体现技术优势的前提条件。
击球后的快速还原动作击球后,身体重心和手上动作都要还原至最初的准备姿势。要点:球拍置于较高的位置,拍型几乎垂直于台面,这样可以提高正反手两面衔接的速度。眼睛随时可以观察对方的动向,以便快速做出调整。击球后还原至最初韵准备姿势,注意球拍的位置以及站位的调节。从连续小图中看到,刘诗雯击球后,身体的重心转移至左脚上,并处于较高的位置。
她在还原时,手臂自然放松,同时左脚蹬地,将童心转移至两腿上,此时的身体与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几乎相同。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板衔接,刘诗雯的球拍位置较高,身体重心也比准备姿势的时候要高一些;她的右脚稍稍向右侧跨出,站位稍稍偏向球台的中闻位,这样可以加快正反手两面衔接的速度。
小的动作,有力的进攻以较小的动作提高击球质量,蹬地、转腰、收前臂、转手腕,四大环节不能少。正手拉球之前,身体的整体姿态要保持紧凑。从准备姿势看,腿部的支撑十分重要。对于不同身高的选手,两腿的间距应有所变化。
我的身材不高,因此两脚的间距比肩鹰稍宽,如果两过大,会使重心过低,而腿部肌肉又过于紧张,这样的准备姿势并不利于击球。此外,在准备动作阶段,膝盖应稍稍弯曲,只要感觉到两脚有“踏实”的蹬地感就好。有些选手的膝盖过于弯曲,此时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向下盘,两脚感觉“钉”在地上,这种动作其实会降低发力的效果,还会使整体的击球动作变得缓慢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意重心交换。对我来说,重心交换并不是单纯地从右腿倒向左腿。
为了保证击球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,我在击球前把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压向右腿,此时左腿还承担着一部分身体的重量:在击球时,我更多地运用了身体从后向前的力量,重心会从右腿转移至左腿,但我的上半身几乎保持直立的状态,身体重心并没有过度向左侧倾斜,因此身体的稳定性很好;在击球后,我迅速将右腿还原,将重心转移至两腿上。
有些选手在正手连续拉球时,为了保证还原的速度,他们击球时,我更多地运用了身体从后向前的力量,重心会从右腿转移至左腿,但我的上半身几乎保持直立的状态,身体重心并没有过度向左侧倾斜,因此身体的稳定性很好;在击球后,我迅速将右腿还原,将重心转移至两腿上。有些选手在正手连续拉球时,为了保证还原的速度,他们在击球时并没有将重心完全从右腿转移至左腿,而是将重心从右腿转移至两腿上,这样的重心交换也是合理的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我们的身体过于向一侧倾斜,必然会导致不稳定因素,会极大地影响还原速度。
在击球时,我的手臂有一种“甩动”的感觉,这主要是将身体和手臂的力量充分合一,提高击球的质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手腕的转动是增加旋转、增强力量的关键,而击球后手臂的制动是稳定重心加快还原速度的关键。
此处需要强调一点,转腰的动作是最关键的环节。腿部力量需要通过腰部转动传递到手臂上,而手臂动作要与腰部转动同步进行,即“以腰带手”的动作击球,确保力量能够流畅地传递,提高击球的稳定性。我在引拍时,腰部向后转动的幅度很大,同样在击球时,我的腰部回转也十分充分,击球后的身体几乎正对着对方。充分的转腰动作可以减小动作幅度,这是提高击球质量,加快还原速度的诀窍。
发表评论